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
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(生态文明类)——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 摄/高志相
三建乡绿春坝村 摄/陈勇
成功创建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龙河(丰都段)全国示范河湖,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……一幅山水丰茂、物产丰盛、人文丰厚的大美画卷正在丰都徐徐展开。
如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?丰都的答案是: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。
近年来,丰都坚决贯彻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,持续推进“一心两极三带”生产力布局,积极参与全国全市产业分工协作,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、主城都市区产业转移,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,不断增强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。
今年,丰都又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,全面提升城市形象。为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,丰都正奋力前行。
生态优先
让发展的底色更绿
三合街道罗山村的秦闯每天都会扛着3米长的垃圾清理网兜到龙河边巡河,制止捕捞、清理垃圾。
在龙河沿岸,像秦闯一样的村镇两级河长有40多名。同时,还有市县两级河长齐抓共治,形成了“市级河长主督、县级河长主治、镇村河长主巡”的分级责任体系。
2020年11月22日,龙河(丰都段)作为全市唯一被纳入《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创建名单》的河流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。丰都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阶段性目标,长江(丰都段)稳定保持Ⅱ类水质,龙河汇入长江口水质达Ⅱ类,渠溪河、碧溪河水质达Ⅲ类。
修复改善生态,综合整治河湖、治理水土流失……强化“上游意识”、扛起“上游责任”,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,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,丰都走出了一条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路子。
去年11月,回山坪风电场完成全容量并网发电,年等效利用小时数2367小时,节煤6.08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.73万吨。结合“刀片天路”的险峻特点,当地正在探索风电旅游融合发展,让游客感受“人在画中游”。
回山坪风电项目只是丰都加快清洁能源开发的一个缩影。截至去年,全县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254兆瓦,居全市第一,风电、光伏、小水电、生物质能总装机408兆瓦;今年,新能源总装机将达到530兆瓦。
近年来,丰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实施五大环保行动,推进沿长江、龙河、渠溪河林带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,管护好136.9万亩公益林,大力开展绿化造林,森林覆盖率达51%;全县空气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20天以上。
产业振兴
让发展的动力更足
2012年,三建乡夜力坪村村民熊勇被查出尿毒症,家里因此负债累累。
病情稳定后他开始创业,养牛、养三黄鸡、芦花鸡……在扶贫干部帮扶下,熊勇的1万只芦花鸡出栏,创业梦开始启步……
丰都县围绕建设中国肉牛之都、打造西南地区鸡产业(种鸡、蛋鸡、肉鸡)高地、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目标,举全县之力打造“全市现代畜禽产业基地”。如今,该县有肉牛规模养殖场(户)806家、生猪规模养殖场(户)230个、蛋鸡规模养殖场(户)195个,规模化畜禽养殖量占畜禽养殖总量的55%,走在全市前列。恒都肉牛、德青源蛋鸡的单体养殖规模居全市乃至亚洲第一。全县现有标准化示范场5个,华裕蛋种鸡场、德青源蛋鸡养殖场标准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水平全市第一。
围绕提升农产品品质,丰都近年来加快科技创新: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,抓好以“渠溪黑猪”为重点的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,加强肉牛和原料鸡选育、红心柚和龙眼提纯选优等现代种业研发攻关,推动栗子大米等有机农产品、绿色农产品技术推广运用和规模化种植,争取区域性畜禽种业创新中心等落户丰都,增强重要农产品种源控制能力。
随着华裕农科、德青源、温氏、重庆农投等一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,丰都县做大做强“1+4+X”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,大力发展以牛、鸡、猪为重点的畜禽养殖业,促进农业“接二连三”,现代畜禽产业基地加速建设,食品加工基地初具雏形。
下一步,丰都县将依托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提上日程:重点抓好产业、人才、规划、组织、政策“五个衔接”,争取成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,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;启动红心柚、榨菜、花椒、生态渔业、茶叶5个县级农业产业园建设;加快推动南部高山、沿长江、涂溪湖、蒋家山—瓦屋山、渠溪河5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……
文旅康养
让发展的步子更快
2020年12月15日,南天湖旅游度假区新晋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去年,全县旅游接待1860万人次、综合收入91.5亿元。
“丰都地处三峡库心、生态敏感区。我们牢固树立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念,坚定贯彻‘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’方针,全面调优生态布局、调整产业结构、调绿发展底色,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‘丰都样板’。”丰都县委主要负责人介绍。
丰都将以打造“一城一枢纽四基地”(国际旅游文化名城、全市重要交通枢纽和全市度假康养基地、畜禽产业基地、绿色工业基地、商贸物流基地)为抓手,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逐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。
在建设全市度假康养基地方面,推动以“文化观光游、休闲度假游”为路径的全域旅游持续发展。丰都县域内长江、龙河沿线已建成名山、雪玉洞、九重天、南天湖4个4A级景区和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“丰都庙会”也成功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成为西南地区颇负盛名的文旅节会。目前,国家首批4A级景区“丰都鬼城名山风景区”正在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,以雪玉山、方斗山、莲花山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高品质发展,丰都正携手武隆、涪陵打造大武陵山度假区,逐步成为主城都市游、长江三峡游、渝东北生态游、渝东南民俗文化游的重要战略支点。
在推动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方面,用管理景区的方式管理城市、按照景区标准完善市政配套,加快推进龙河新城滨江公园(久桓段)、峡南溪公园大道建设,提速推进峡南溪生态修复,新建城市公厕7座,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,让城市成为旅游会客厅。
科技创新惠民生 “智慧丰都”助力城市顶层设计
这段时间,中国移动丰都分公司正在增加对5G基站的巡检频次,确保设备在炎炎夏日下正常运行。
这关系着丰都县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一期7月的投用。从与中国移动签约、投建、调试到试运行,这个投资2亿元的项目仅用了一年时间。
中心大楼运用真实三维GIF技术制作的丰都概况、经济、人居环境、营商环境、全域旅游等图像,提取管理关键指标形成“城市运行全景图”,让你全方位实时感知城市运行动态。“一中心一平台”(城市运营指挥中心、城市数字平台)则将成为丰都的“运营大脑”和“数据大脑”,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应用。
关于新型智慧城市,丰都的“雄心”绝不止于此:除了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外,7大类项目正在齐头并进,包括智慧景区1个(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),智慧医院1个(丰都县人民医院),智慧校园3所(向市级申报建设13所、已建成3所)、智能停车场30个(点位1960个),智能工地10个(监控点60个),智慧河长监测系统(龙河段)、智慧政务办公系统及全域智慧旅游、智慧园区建设等。
为优化科技创新环境,丰都出台多项激励措施,5年来培育市级科技研发中心1个、专家大院1所,建设县级企业科技研发中心12个,西南大学丰都县食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并良好运行;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136家、高新技术企业7家,设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3个。
“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。丰都将构建形成‘1+6+N’科技创新格局。”今年4月,丰都县委主要负责人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议上表示,“1”即丰都县科技创新中心,“6”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、水天坪医疗器械产业园、玉溪食品加工产业园、湛普绿色建材产业园、镇江智能制造产业园,“N”即建设一批“小而强”“精而美”的科创小镇,重点支持高家镇围绕“四高”要求建设市级科创小镇。
明年,丰都的“智慧蓝图”跃然而出:实现政务数据治理,打造“一云承载”服务体系,推进数据“聚通用”;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基础支撑,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、综合治理、指挥调度,实时监测、感知和分析城市运行态势;形成以物联网、大数据、视频云、融合通信、时空信息、人工智能为依托的各行业使能平台,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