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丰都乡村振兴!
注册 登录
热门关键词:生态食品、土鸡、土鸭、土猪肉~

    自创教程教村民学会“新农活” 丰都“85后”做出千万产值乡村电商产业

       日期:2023-11-15     浏览:417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    核心提示:朋友们,这是我自己做的手工面条,都是靠这些土麦子磨的粉9月28日,丰都县名山镇何家坪村,渝名桂山电商服务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
     “朋友们,这是我自己做的手工面条,都是靠这些土麦子磨的粉……”9月28日,丰都县名山镇何家坪村,渝名桂山电商服务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,村民彭涛正在介绍自家手工面。仅仅这一场直播,他就成交了3万多元。
    忙碌间隙,今年已经51岁的彭涛说:“以前想不到自己都能成为‘带货主播’,更想不到能这样把农产品卖出去,有了‘新农活’大不同了!”
    在渝名桂山电商服务有限公司,像彭涛一样从地道的农民变身“带货主播”的村民还有7人。在他们的直播间里,面条、青菜头、蕌头、柑橘等一系列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卖向全国各地,依靠电商平台,何家坪村农产品年销售量达到600吨,销售额超过1200万元。
    村里“带货主播”的带头人是一手打造了渝名桂山电商服务有限公司的蒋涛潞,2022年6月他来到何家坪村打造电商孵化园,仅仅一年,电商孵化基地已经孵化出4位常驻主播,蒋涛潞也成了当地有名的“致富带头人”。
    用“直播教程”让村民学会“新农活”
    蒋涛潞一名“85后”,从部队退役后他先后在名山镇政府、大梨树村村委工作,在大梨树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期间,他发现村里虽然种植藠头,但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,经常滞销。
    一次偶然的机会,蒋涛潞父亲的朋友来到村子考察,看到村子有农产品滞销,便讲起了自己在石柱通过电商平台成功销售农产品的经历,这启发了蒋涛潞。
    “对呀,为什么不在网上销售呢?”有了这个想法,蒋涛潞将村里滞销的农产品都上架了电商平台,并很快让销售有了起色。
    有了初次接触电商的经验,蒋涛潞看到了乡村电商的前景,2021年底,他辞去了自己的工作,开始专心研究乡村电商的运营和管理。
    蒋涛潞决定先从培养运营团队入手,培养带货主播,用直播流量带动农产品提升知名度,进而用品牌效应带动更多农产品销售。
    说干就干,蒋涛潞在何家坪村流转了20亩地,成立了渝名桂山电商服务有限公司,建设起电商产业所需的直播基地、物流仓库。同时,他还建设起自有品牌的重庆小面加工厂,作为可以长期销售的实体产业。
    万事俱备,然而在乡村招募主播却遇到了困难:尽管蒋涛潞通过熟人介绍、线上线下招聘广发“英雄帖”,但招来的主播不是无法适应乡村生活,就是没能坚持完技能培训就草草离职。
    蒋涛潞转变思路,结合销售农产品的特性,将主播招聘方向瞄准了本地村民,准备培养一批有当地特色的主播。
    如何才能让村民学会直播这个“新农活”,蒋涛潞下了一番苦工:首先让他们带薪培训,免除生活后顾之忧;其次结合村民特点,为村民“量身定制”了直播课程——农产品介绍手册、直播话术、临场应变能力等都通过大白话的形式讲解给村民。
    这招很奏效,3个月的培训周期里,已经50岁的彭涛从最开始害怕面对镜头就嘴上“卡壳”,一场下来也成交不了几单,逐渐到面对镜头侃侃而谈,一天能卖出上百单自家面条。
    其他应聘的村民一开始还对直播抱有怀疑,见到彭涛的直播效果,也都纷纷主动学习起来,直播效果也越来越好,每天能销售出近2000单产品。
    定制化直播 带动农产品“出山”
    眼看主播们技术日渐成熟,蒋涛潞便开始和邻近各个村落合作,扩大销售量,但他将收购来的藠头、梨子等农产品摆上直播间后,销售效果却大不如从前。
    蒋涛潞分析原因发现,不少村子的合作社并没有对农产品进行加工,例如蕌头等农产品常常大小、品质不一,却混在一起销售,导致卖出的农产品往往是“一次性生意”,缺少“回头客”。
    蒋涛潞和团队决定从农产品源头入手,找到当地种植大户,签订收购协议,按照统一标准收购,严格筛选,并通过公司“渝名桂山”品牌统一包装。
    产品的品质提上来了,如何才能卖得好?蒋涛潞发现,精准的直播带货模式是关键,要让每一个直播账号都成为“定制化”的直播间,方便客户找到店铺。
    蒋涛潞在平台同时开通了“代妹农产品”“农村挂面”等10多个直播账号,对农产品进行分类销售,同时,公司的直播间也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,用朴素的农家院坝、田园风光持续的吸引消费者。
    这招很快起效,就在去年十月,多个直播账号迎来了爆单,最高的账号单场就下定5000单,仅一个月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。
    通过定制化直播,蒋涛潞让名山镇各个农产品精准对接客户,成功地找到了稳定的销路。
    培养更多人学会“新农活”
    如今,蒋涛潞的足迹遍布名山镇每个村子,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齐齐“出山”,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。
    点进蒋涛潞直播团队成员彭涛的“农村挂面”账号,粉丝已达到20万+。在置顶短视频中,彭涛向网友们展示土麦子手工面条的加工过程,也获得了超过2万个点赞。
    如今彭涛放心地将自己的制面生意交给儿子,自己则“专攻”电商带货,“以前一天也卖不出多少的面条,现在通过直播电商平台每天能卖出7000斤,直播如今成了卖面条的‘新玩法’。”这让五十多岁的彭涛很是高兴。
    如今,在蒋涛潞的直播团队里,还有10位和彭涛一样“专攻”直播带货的“新农人”,22岁的代睿今年6月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毕业后,应聘蒋涛潞的公司当起了带货主播,“面对镜头带货并不容易,需要熟悉农产品、带货技巧,但我想继续扎根乡村。”代睿说。
    今年蒋涛潞还计划着扩展更多农产品品类直播间,通过电商培训班培养更多愿意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学会“新农活”。
     
    打赏
     
    更多>同类资讯
    0相关评论

    推荐图文
    推荐资讯
    点击排行